精品伊园乐园免费入口2024_i8请点此i3进去7y7y无限观看 _已满十八点从此进入观看

打造高效政务服务平台,立足专业城市建设综合运营商定位,做新时代美好生活缔造者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鲜明价值

2023-08-04 10:13:53
2023-08-03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蔡小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进一步细化和部署了实现精神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这是基于新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方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阐释和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使人民群众在普遍认同社会主义道德和价值的基础上,共建共享优质精神文化资源,拥有多样充实、积极健康、理性平和、意义丰盈和自尊自信的精神生活。在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需求和时代发展提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性远景目标,对实现人民幸福、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日益广泛。美好生活是多元素、多层面的,既包括物质需求的满足,也包含精神需求的满足,既有量的丰富,也有质的保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富足的期待也更加强烈。人无精神不立。“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健康理性、充盈富足、和谐共享的精神生活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促进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目标主张,强调通过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需要,确保社会群体普遍认同主流思想和价值,养成健康的情操和心态,体现了对美好生活内涵和要求的理论自觉与深刻把握,进一步明确了美好生活的精神维度、样态和图景,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层面美好生活的价值期待和目标期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相信人民力量、维护人民利益、满足人民所求、解决人民所忧,党的执政基础和公信力才能得到有效维护。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和美好生活内涵及需求的认知达到了新高度,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健全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促使社会群体公平享有优质文化资源供给,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幸福感,从而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现代化必须关注人的精神状况,凸显精神内涵、标准和指标。只偏重物质改善和技术进步而缺乏人文意蕴和精神含量的现代化,注定是畸形且难以持续的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在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等领域创造了显著成就,但在资本逻辑编织的网络中,物质主义膨胀,“物化”现象突出,致使精神贫乏、虚无、失落、颓废和非理性化等弊病丛生。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全面和全方位发展为价值取向,将“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并重”作为根本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推进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一步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和精神境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让全体人民在物质层面拥有显著获得感,还要在思想道德、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方式等方面得到新的跃升,实现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和健康,从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义感召力。

  厚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文化动力和精神力量的支撑。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时特别强调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是基于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加优秀文化资源供给,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需求,促使人民的精神生活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统领下达到共同富裕,必然能升华人民的道德品质和境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凝聚人民的奋斗意志,激发人民的开拓与创造热情,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更深厚的文化滋养。

  助推人类文明实现新进步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无论是改造自然、物质生产、科技发明,还是人文艺术、伦理道德、制度设计,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中都展现出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推动力。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加需要贡献与中国地位、力量和胸怀相匹配的智慧,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事业进步作出更多贡献,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在精神文化层面有着深度参与、创造、贡献乃至引领示范的自觉意识,要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丰富的精神资源、饱满的精神状态、包容的精神品格为世界发展、全球治理以及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经验智慧和破解方案。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仅具有中国内涵和意义,还具有世界价值和担当。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意味着我们将基于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精神需求不断挖掘中华文明优秀元素,同时基于时代发展不断创造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更加自信、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为世界共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特约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姜晓磊
高州市| 满城县| 沙湾县| 柞水县| 宜宾市| 疏勒县| 宜川县| 内乡县| 馆陶县| 东兴市|